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东方铭楼3幢802

    联系:周经理

    手机:

    小程序

    火灾风险源分析和处置

            2024-05-08 07:38:43        881次浏览

    #一、火灾危险源

    火灾危险源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用火不慎、纵火、吸烟不慎等,客观因素包括电气、危险品、环境等。

    二、建筑防火

    (一)被动防火

    1.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是指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为了防止建筑物间的火势蔓延,各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减少辐射热的影响,避免相邻建筑物被烤燃,并可为疏散人员和灭火提供必要场地。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有:①热辐射;②热对流;③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④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⑤风速;⑥相邻建筑物的高

    2.耐火等级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一幢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是由一两个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而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所有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即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3.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主要通过涵盖面积来确定。通过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就可以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防火分区主要是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把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防火分隔设施来实现的。常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4.消防扑救条件

    建筑的消防扑救条件可根据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消防道的衡量标准包括有无穿越建筑的消防通道、环形消防车道以及消防电梯等。消防通道的畅通及完备可以保证火灾时消防车辆能够顺利到达火场,使消防救援人员能迅速开展灭火战斗、及时扑灭火灾,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在实际建筑中,消防车道一般可与交通道路、桥梁等结合布置。消防扑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辆作业和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的建筑立面。

    5.防火分隔设施

    如前所述,常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在通过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之后,防火墙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而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在实际运行时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常闭防火门未关闭或关闭不严,防火门损坏;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或维护保养不及时致使滑轨滑槽锈蚀,造成防火卷帘无法达到预定位置;常开防火门由于控制系统损坏或出现故障,紧急情况下无法关闭。如果出现上述问题,都会使防火分区不能达到预定的消防设计要求,也就无法达到发生火灾时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二)主动防火

    1. 灭火器材

    灭火器材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线卫士,担负着扑灭或控制初起火灾的重任,

    灭火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及时维护以保持其完好可用,都将决定着潜在

    火势的发展状况。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1)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

    (2)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容易的场所。

    2.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火灾扑救的效果。据统计,在扑救成功的火灾案例中,93%的火场消防给水条件较好,水量、水压有保障;而在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81.5%的火场消防供水不足。许多大火失去控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都与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火场缺水有密切关系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套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智能化系统。一旦建筑物内某个部位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就可以检测到现场的火焰、烟雾、高温和特有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比较后,给出火灾的报警信号,并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上的报警显示器显示出来,告知值班人员失火的部位,同时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启动报警装置报警。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和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火灾的特点、安装场所的环境特征、房间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以达到及时、准确报警的目的。

    4. 防烟排烟系统

    防烟排烟的目的是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排烟方式主要有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防烟方式主要有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自然通风两种。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的具体方式多样,应结合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建筑物自身的特点,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5.自动灭火系统

    此处的自动灭火系统主要是指水自动灭火系统,是以水为主要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它具体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和水炮灭火系统。同样,随着建筑领域的巨大变化,相应灭火系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等选择、经济、合理的灭火系统

    6.疏散设施

    疏散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使人员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物中迅速撤离到部位(室外或室内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并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救援条件等。因此,保证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以及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的。因此,要确保这些疏散设施的完好有效,保障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公共建筑出口的数目通常不应少于两个。这是考虑到当其中-个疏散出口被烟火封堵时,人员可以通过另一个疏散出口逃生。设计规范对疏散的距离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同,疏散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此外,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对人员疏散也具有重要作用。应在疏散门上方、走廊下方、楼梯前室以及走廊转弯处等重要部位设置疏散方向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停电时备用消防电源自动切换保证照明,保障疏散。

    三、人员状况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是实现建筑物功能和举办活动的基本前提。对风险评估结果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建筑物或活动场地人员的疏散。为了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消防法规中规定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消防广播等消防设施。然而,评估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内的人员能否疏散,除了上述消防设施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内人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对疏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员荷载、人员素质、人员熟知度和人员体质几个方面。

    (一)人员荷载

    人员荷载是决定疏散分析结论的基础,也是评估建筑物疏散性的前提条件。疏散设计是建立在正确的人员荷载统计的基础之上的。不同区域的人员密度指标不仅与国家、地区、地段以及空间场所的类型和使用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其平面布置、空间布局、使用面积和内部物体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如果建筑物实际使用时容纳的人员数量超出设计规模,则会增加人员疏散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建筑物的整体人员荷载在设计的规模范围内,也有可能由于人员分布不均衡导致建筑物内局部人员荷载过大,造成紧急情况下局部人员疏散存在困难,增加人员疏散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越多,造成拥堵的可能性越感。

    (二)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包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在特定的建筑火灾场景下,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不同,即使在相同的设计范围内,疏散相同数量人员所需的时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发生火灾时,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可能会在紧急疏散和逃生时不知所措,到处乱跑;如果应急反应能力差,则会找不到正确的疏散和逃生方向,不能正确地利用疏散指示标志,不能采用正确的疏散和逃生姿势;如果遵守纪律能力差,则不能够听从疏散引导人员的指挥进行有序疏散,出现抢道、拥挤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疏散通道堵塞。人员素质越高,组织纪律性和判断力就会越好。在紧急状态下,高素质的人群能够自发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采取有利于消防的行为,并自觉听从消防广播的公告和引导,接受消防救援人员的安抚,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遵守和维护疏散秩序。定期进行人员疏散逃生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因此,在目前对人员素质高低的衡量还没有确定的判定标准时、可以通过建筑物内人员接受疏散逃生训练的次数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参照判定。

    (三)人员熟知度

    俗话说“闭着眼睛也知道”,这反映的是人们对一种事物熟知到一定程度。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而言,其使用人群通常是不同的。例如住宅、办公楼、写字楼等,通常情况下,除了少量外来办事人员外,其使用人员基本是固定的。这些人员长年累月在固定的场所工作、活动,对建筑物内的结构布局、出口数量及位置、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位置等都非常熟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时间找到正确的疏散逃生通道,及时疏散到区域。而对于影院、剧场、商场等建筑,由于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并且这些人员对建筑物的消防疏散设施不了解、不熟悉,在紧急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慌乱,难以正确地找到疏散通道,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疏散到区域。

    (四)人员体质

    建筑物的使用人员通常包括老年人、儿童、成年人等,其中可能还有残障人士。由于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不同,其行动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成年人的行走速度要快于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其中有些残障人士可能还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行动。对于不同的建筑物,人员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一般住宅、商场等场所,老年人和儿童的比例相对较高;办公楼、写字楼、歌舞厅等场所,以中青年人员为主;除了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有时会有相对集中的残障人士以外,其他场所的残障人士一般较少。不同的建筑物由于老年人、儿童、成年人及残障人士所占比例不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逃生的风险也会不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人员中不同人群比例的情况差异。

    四、消防管理

    (一)单位内部管理

    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消防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都应当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消防措施落到实处。

    1.消防责任制

    2.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公共建筑内大多采用消防中介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定期对此类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进行抽查、测试、考核,是强化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定期向消防救援机构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

    3.管理人员及员工消防培训

    社会单位应当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实地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四项能力;使特殊岗位人员全员参加监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消防案例培训,直至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火灾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以及防火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建筑的火灾易发部位、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疏散出口的方向等消防常识,基本掌握上述四项能力,自觉防火并维护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4.隐患检查整改机制

    火灾隐患的整改,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如果发现单位内部存在违章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违章使用明火作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等容易诱发火灾的隐患,以及锁闭、遮挡、占用出口和疏散通道,遮挡或挪用消防器材,常闭式防火门敞开,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脱岗,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和切断消防电源等火灾隐患,单位及消防救援机构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整改,并做好记录。

    (二)消防监督管理

    1.消防宣传

    开展全社会消防宣传工作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消防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对消防的重视程度,增强对火灾的防范意识,了解火灾的危险性,落实消防制度,认识到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以及树立良好的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要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宣传方法,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地铁和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社区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信息化手段,拓展消防宣传的范围,提高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效果。

    2.消防培训

    消防培训是提高公众消防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消防培训,公众可以掌握的技术方法、装备操作技能,并提高实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众可以在消防培训中了解常见火灾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以及简单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处置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并实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各类特殊工种人员,尤其是消防控制室、发电机房、锅炉房以及燃气厨房等特别重要的岗位,必须参加消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违法违规操作,防止误操作。

    3.监督检查

    对火灾危险源状况、建筑防火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状况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隐患排查整治等消防保卫的许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消防救援机构的巡查检查力度。如果消防救援机构没有制定严格的巡查检查制度、确定具体的监督重点、固定巡查周期以及监督隐患落实整改情况,就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行为和火灾隐患。

    五、消防救援力量

    (一)消防站

    消防站是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开展灭火行动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建筑、道路、场地和设施等。为了科学合理地建设消防站,国家先后制定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和《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CB51054-2014),对消防站的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规划布局、选址以及装备和人员配备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建设用地不足,有些地区的消防站建设可能达不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另外,对-2017)和《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CB51054-2014)的要求。另外,对于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消防,许多场馆设置了固定或临时消防站。消防站的存在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火灾进行处置,防止火灾蔓延,降低火灾损失,因此,距离消防站越近,消防保障水平越高,面临的火灾风险越低。当然,消防站的灭火救援能力与其建设水平存在很大的关联。根据评估对象的范围不同,有的需要将消防站纳入评估,有的则不需要。此外,临时消防站一般采用的是简易的临时建筑,如果未安装避雷设施,在夏季雷雨天气中,可能会由于雷击引起消防站自身起火或对消防救援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二)消防救援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出发生突发火灾事故时的处置能力。为了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和公共消防水平,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救援体系。重大活动的力量配备一般要高于社会平均消防救援人员拥有水平,但是按照何种标准配备人员,要根据评估对象的安保级别进行统筹考虑。

    (三)消防装备

    消防装备包括消防车辆、灭火救援装备和防护装备。随着高层建筑,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火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灭火救援器材是消防救援人员的武器如果没有一套过硬的消防装备,即使再的消防救援人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各种灭火救援任务,而且消防救援人员自身也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消防装备不仅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火灾类型和特点进行合理配备,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养制度,从而使消防装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备战状态。

    (四)到场时间

    火灾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起火、增长、充分发展、衰退直至终熄灭等阶段。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希望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报警,启动自动灭火系统灭火;或者建筑物内的人员能够使用灭火器材,在起火或火灾初期阶段就扑灭火灾。但是由于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不同或其他各种原因,可能致使未能在这一阶段尽快扑灭火灾。通常情况下,从消防救援队接警出动至到达火灾现场,总会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到场时间。消防救援队的到场时间长短,将影响到消防救援队首次灭火时燃烧所处的阶段。人们希望消防救援队以快的速度到场,因为到场时间越短火灾发展越不充分,越有利于火灾的扑救。

    通常情况下,消防救援队的到场时间主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1522325 次     店铺编号34207393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六三七     专属客服:孙翠翠    

    7

    回到顶部